Aryacoin中文网

你的位置:Aryacoin中文网 > SKALE 官网 >

【中台世界】─ 佛典故事目錄

发布日期:2025-01-04 21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尊者歡喜奉行,於僧自恣日準備了珍餚、鮮果,置於盆中供養僧眾。藉十方賢聖僧的功德力,果然救拔母親脫離餓鬼之苦。千二百五十常隨眾,這些大阿羅漢都是經常跟隨佛陀身邊,聽經聞法、弘揚佛法的弟子……這戶人家的媳婦,發清淨歡喜心,將家裡最肥美、多汁的一截甘蔗,恭敬地放入比丘缽中。這時,三千大千國土都為鋸陀的悲心所震動,諸天神知道鋸陀的菩薩願行,不禁驚歎感泣,紛紛灑花供養。天女對自己的勝妙境遇,滿懷感恩之心,於是來到佛陀面前禮拜供養,佛陀也為其說法,當下即證須陀洹果。惡生王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,歡喜地收下五百車寶缽,並且將它們供養三寶,廣修福德。命終之後,生生世世皆得超生善道。阿方因為放縱享樂慣了,在賓客面前不禁得意忘形起來,於是跳上德瓶手舞足蹈,沒想到德瓶耐不住阿方的重量,嘩啦一聲就碎了滿地。年輕的商人來到城裡後,發現這裡的居民,個個都會虔誠供養佛陀,心中大為欣羨。回到家後,兩兄弟至誠地向父親懺悔,並且說出自己得道的因緣。年老的父親聽了之後,歡喜不已,心中的擔子終於可以卸下。眾生因為六根情慾而倒行逆施,比狂醉之徒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幸而在亂世之中,有佛菩薩的指引,我們才有清明的教化。這位修行人,儀表出眾、相好莊嚴,彷彿每行一步,天地都為之動容。修行就是要對法有堅定的信心,即使是已證果位的聲聞與菩薩們,仍是不斷地反覆薰修,從聽經聞法中,檢視自心,去除無明煩惱。佛陀勸勉國王:「能夠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的人,其實就已經沒有過失了。」小沙彌吃下二萬多人份的食物,暗中運用神通將食物送回精舍,因此仍未覺得飽足,於是又將這些外道放入口中,再度以神足通送至精舍。佛陀憫念戰迦羅,特地伸長頸子,滿足她擁抱愛子的心願。戰迦羅如願以償心生歡喜,聆聽佛陀演說四聖諦理,以大智慧破除煩惱,證須陀洹果。我每天吃著獅子所留下來的食物,才能維持生命。如今獅子遇到危難,我不能捨棄牠,應該想辦法救牠出來才對。這名天女,過去生在人間時,親手磨香塗於佛足。由於虔誠供佛因緣,命終生天,感得身香曼妙的果報!很多人上山來採果實,我所鳥見了猛力地呼喊:「這些果子是我所有的,你們不可以來摘。」我來這裡,謊稱您是我的父親,才能投靠國師學習經典,娶他的女兒,請您不要張揚我的秘密,我以後一定會侍奉您。主人,你可以在眾人面前讚歎我,不要說出我的缺陷,我一定幫你贏回千兩金。慈童女心想:「希望所有一切應受的苦難,都由我一個人承當。」才剛起心動念,匡啷一聲,鐵輪就自動掉在地上。今日榮華富貴、尊豪恩愛,來自於發心布施眾僧兩枚銅板。晝闇山中的眾僧,實在是我的大恩人!難陀再經過三阿僧祇劫的未來世中,就能成佛,佛號「精進力」,將會度化無量的眾生。婆羅門環顧四周,朗聲發問:「請問有誰能夠鑑別這顆如意珠?」眾人莫不搖頭默然。修行人反觀省察,遍觀身內所藏之物,才發覺皆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假合而成,終有敗壞的一天。窮人心想:這位沙門容貌莊嚴、威儀具足,令人生起恭敬之心。若能供養,不知有多麼殊勝!一天,有人失足掉進了河裡,驚恐地大聲呼喊,九色鹿聽見了,不顧自身的安危,趕忙跳下河裡,將落水人救起。飛鳥由於臨終前聽聞比丘誦經,心生歡喜,所以才能有福報生為天人。佛陀時代,有一位長者子,年紀很小時便失去了雙親,一切都必須自食其力,所以生活非常地窮困與孤苦。眾商人問牠們:「您們解救我們脫離險境,我們該如何報答?您們有什麼心願嗎?」白象和獅子回答:「只願能夠成佛,度盡所有的人。」一日,牠終於對這一成不變的日子和蛇身感到極度地厭倦,不禁思惟著:「難道我要這樣生生世世,守著金瓶過日子嗎?」從前,在遙遠的小村莊裡,住著一位主人、他的女僕,以及一頭公羊。寧謐如田園詩般的鄉間生活,卻被一個小事件給破壞了。終於,大家共同完成國王的肖像。當侍者將肖像呈給國王時,國王問:「這是你們所有畫家共同創作的作品嗎?是你們最滿意的作品嗎?」長者至誠的供養佛陀蜜漿,由此因緣,長者在壽終正寢之後,便往生天道,住七寶宮殿,具大威德力。提違知道是三寶讓她的生命得到重生,讓她的人生找到了真正的光明大路,所以對三寶的信心堅固不移。佛陀是無上大醫王,開示八萬四千醫治眾生病的法門,若能依佛的教導精進行持,定能了脫生死,不再受輪迴之苦!人若能夠堅持信受佛法,便可以渡過生死苦海。能踏水面度過這條數里寬的江面,又有什麼好驚奇的呢?海神聽聞以有限、有盡的水,轉化成功德法水的妙法,歡喜不已,主動獻上稀世珍寶,饋贈賢者,並叮嚀、囑託上好妙寶轉供佛陀及僧團。最勝長者聽了佛陀開示,十分歡喜,發願遵從世尊的開示,永不違犯。比羅陀因為具備「信、戒、慚、愧、聞、施、慧」等七種行道者的德行,才有此福報招來財富。提婆菩薩說:「我所修習的,是慈悲、仁愛萬物的佛法。所以,如果辯輸的人,當剃髮為我弟子,不須砍頭謝罪。」有一鬼化作無頭人,來到沙門前,沙門看到這鬼只有身體卻沒有頭,沉靜的開口說……國王應如橋樑,濟度萬民;如天秤,對待親疏一律公平;如大道,不背離聖賢的腳步……弊宿婆羅門向來不信有來世、善惡業報等事,特地前去向童女迦葉問難。聚集聽法者眾多,恰好有二商人路過,一人聽了佛陀的開示,便很歡喜讚歎,另一商人卻起了慢心,因而種下不同的果報……每每有人問他致富的原因,他總是津津樂道的,分享向大長者乞得死老鼠的緣起。佛陀是證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聖者,福德勝過一切,因此,即便是供養一杓飯汁,將來的收穫,也是難以計量的。世尊引領大眾往南而行,忽然看見路邊聚集了一堆枯骨。這時,世尊至誠恭敬地向這些枯骨五體投地禮拜。獵人得到寶物後,感佩雁王知恩報恩的心,不但將寶物布施貧人,並發願從此不再打獵。天人心想:自己以何因緣得以生天享天福?於是以天眼觀察生天因緣,才知是優多羅比丘悲心為她設齋,恭敬供養佛及僧眾,並得以至誠發露懺悔,所得福報的緣故。每當經過污穢的地方,人人都掩鼻而過,嚪婆羅卻歡喜地笑個不停。反倒要離開時,便放聲大哭,吵著不肯走離去。隔天當弗那踏出家門,準備下田時,赫然發現,田裡原本乾枯的稻禾,竟然變成一株株金黃色的稻禾,散發出一片柔和金黃的光芒!而且長得又高又壯,長達數尺,結實累累。從前有位比丘,每天都會到城外曠野的墳場。而比丘在往墳場的途中,都必須穿越一塊田地。田主人看到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,禁不住地起了瞋心。阿龍從頭到尾,將自己的身世與自願賣身以作供養的始末,據實以告,沙門們聽了,為之動容,稱歎道:「施主!你真可說是盡信施啊!」有一次,一群人在樹下欣賞美景的時候,竟然一個一個的倒地,看守園林的園丁不由得心生懷疑:「莫非這是棵有毒的樹?」一天傍晚,這群狐狸一如往常地來到井邊,大伙安靜地圍在一起喝著地上殘留下來的水。這時,自傲的狐狸王突然慢心作祟,不願意喝地上的水,於是便轉向那罈乘滿清水的瓦罐。佛陀的侍者阿難見此情景,長跪合掌,向佛陀說:「世尊,這些盲人是何因緣,今日可得恢復視力,重見光明,又得清淨的慧眼?可否請世尊為大眾解開此疑惑。」婆羅門穿越了幽靜森林,路過一所簡陋的精舍,正巧,從裡頭走出一位年輕比丘聽到百頭魚會說話,大眾的疑惑更深了,於是多聞第一的阿難,恭敬地走向前去,請世尊為大眾開示百頭魚的因緣果報……四王各自堅持己見,誰也不服誰,摩竭王便說:「大家別再爭了,我的國內有一名智慧很高的臣子,請他來裁決看看誰才是第一……久遠劫前,有一隻大力毒龍,牠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威力,雖然能在指掌間毀滅一切,但牠卻不隨便傷害生靈……鄰近的般遮羅國送了五百隻白鴈到舍衛國,波斯匿王為了給白鴈找個合適生活的環境,於是將牠們安置在祇桓精舍附近。從前,有一個叫作私訶疊的小國,此國出產多種珍寶,但唯獨缺乏石蜜。當時,有位商人運了五百多車的石蜜,預備到這裡來販售,以獲取較高的利潤。這一天,他來到王宮附近,等待國王的出現。優婆夷在家中等了許久,心想:午齋時間已過,寺裡的僧眾怎麼遲遲未到呢?於是她開門一探究竟……此時,遠方走來一位年老的僧人,他正安詳徐步地朝向優婆夷的家門。久遠以前,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住在舍衛城中的給孤獨園。當時城中有五百位乞兒,常來聽佛陀說法,經過多年的熏修,乞兒們深深地感受到佛法的利益。過去,居住在印度王舍城中的人民,大多過著富裕的生活,王舍城裡的人,依家產多寡分別居住於不同的鄉里。其中有個安樂富足的鄉里名為「一億里」,顧名思義,居住此里的人都擁有一億以上的家產。從前,有一個「天自在王國」,國內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流水長者,經年累月不疲不厭地救濟眾生,因此受到人民的敬仰。月光王於是向大臣們說:「以此無常的色身,換取如金剛般堅固的法身;以世間的財寶,換取出世的法財。這不正是我之前勉勵大家的菩薩行嗎?放下心中的執著,才能得到解脫自在。」堅眾獨自靜坐思惟著:「要如何獲得真正的無上道呢?又該怎麼做,才能修行成道?」正當陷入苦思之際,天上忽然傳來一陣悅耳的音聲……儘管大海距此遙遠,竹林面積廣大,歡喜首仍不捨林中的鳥獸同伴們,毅然決然地往大海處飛去。只見沙吒盧,用淌著黏液的大口,回答:「你好大膽,竟敢從這裡經過。你難道不知道這是我的地盤嗎?」邊說邊張開像叉子一樣的大手,做出攔截的動作。師子見狀,退後一步,連忙舉起弓箭,「咻──」的一聲,快速猛利的箭,射向沙吒盧。薄拘羅尊者,在過去世九十一劫前,毗婆尸佛滅後,曾清淨持守不殺戒,並施藥給一頭痛病僧,由此因緣,九十一劫生人天中,未曾有病苦。佛陀告訴阿難:「自從在那一世當中,看到地獄罪苦眾生受苦無量,我就發起了大慈悲心。此後,生生世世對一切眾生都心懷慈愍,不曾退捨,直到現在。」法師回答:「這是『布施』,別稱叫『牢固藏』,也就是『永不腐朽』!」商人一聽,歡喜不已,心想:「這一定就是我尋覓已久的藏寶處!」於是,馬上將身上的錢財全部投入缽中。阿羅漢聖者看見大太太蓬頭垢面、憔悴不堪,並試圖用手遮掩,於是問大太太:「為何如此?」大太太告訴聖者:「我前後生了七個女兒,都非常黠慧可愛,卻一個個死去。最後這個女兒,在要出嫁時也死了!實在令我愁憂悲惱,痛不欲生。」為佛陀剃髮的那天,優波離的母親陪著他一塊兒去。佛陀的慈悲讓優波離鬆了一口氣,不再感到那麼緊張。當優波離小心翼翼地為佛陀剃髮的時候,站在身後的母親便請問佛陀:「優波離的手藝怎麼樣呢?」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,阿那律尊者被尊為「天眼第一」;而阿那律尊者最令修行人所景仰的,更是他為法忘軀的決心、慚愧懺悔的堅持,及一段開悟證果的因緣……佛陀在世時,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「十四難」的問題,他每天反覆思考著這些問題,卻無法找出答案,這令他寢食難安。森林中有一雀王,以慈悲心對待一切,視眾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,不僅除去眾生的苦、給予牠們安樂與希望,並無微不至地慈愛教化眾生……大海中住著兩條龍,一個生性剛直,一個生性慈忍。一日,剛直又愛玩的龍說:「在海中,所有可觀賞的景物都已經看過了。每天過同樣的日子,實在太沒趣了。我們一起到陸地上開開眼界,好不好?」在過去人壽一萬歲的年代中,有一位國王名為十奢,十奢王有四位夫人,各育有一子;長子羅摩,勇敢而神武,並擁有一件無剛不摧的寶貝──扇羅,不論是什麼物體,只要是有形狀的或是能發出聲音的,沒有能抵擋其破壞的。商人來到了市集,走來走去、東看西瞧,卻不知應該買什麼才好?此時,正好看見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,身旁掛著一個招牌寫著「賣偈語」……佛世時,有一位婆羅門生了個兒子,取名阿保,父母請看相師為阿保看相,結果這孩子其貌不揚,無一相好,註定一生薄福潦倒。父母因此對無福的阿保毫不憐惜疼愛,但仍勉強將阿保撫養長大,到十二歲時,父母認為阿保可以獨自謀生,而將阿保逐出家門,可憐無依的阿保有家歸不得,流浪街頭,靠乞討為生。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,在一戶堆滿稻草的人家裡,一聲響亮的啼聲劃破這萬籟俱寂的長夜。「哇!哇……!」一個新生的男孩降臨人世。可惜,這是一個家徒四壁,一無所有的貧窮人家,新生的男孩未曾添加這個家庭任何喜悅。佛陀住世時,舍衛城中住著一位赤貧如洗的佛弟子,名叫須賴。他雖然貧窮潦倒,卻十分深信佛陀所開示的教理,因此絲毫不把貧苦放在心上,日日寡欲知足,修持梵行,並且時常到僧團當中聆聽教義,恭敬地供養禮拜佛陀。久遠以前,有一隻與眾不同的水牛王,牠有著莊重的姿態,稟性仁慈善良,富於同情心,品高德重,因此有很多水牛,都紛紛前來歸附。一日,水牛王與牠的眷屬來到一條河邊,在這地方有青翠的草可食用,並且地方寬廣,能有足夠的空間讓牠們行走,因此便在此安住下來。有一位大臣犯了過失,國王因此嚴厲地對他說:「如果你能牽一隻沒有脂肪的肥羊來,就不治你的罪,如果辦不到,就要定你的罪。」聰明的大臣找了一頭大羊,每天餵牠吃草和穀物,用心的飼養。同時每天也牽三匹狼來驚嚇牠,使其驚慌恐怖。過去佛住世時,有一比丘發心遠離塵囂,來到鄰近河邊僻靜的森林,獨自一人於樹下靜坐,心中滿懷希求能在道業有所成就。不過這位比丘,身雖處於僻靜的林中,過著寂靜的生活,外表看似無求,但心中的欲望總是蠢蠢欲動……過去,有一對兄弟,家財萬貫,可惜父母雙亡,兄弟倆無所依仰,相依為命。然而,雖是兄弟,志趣各異。哥哥喜歡修道聽法,而弟弟則堅守家業,喜歡經營世間的官爵俸祿。在他們居家附近,有一間雞鳴精舍,哥哥專愛去精舍學習佛法。弟弟看哥哥不樂衷經商理財,結交權貴,只知去精舍親近沙門,心中很不高興。從前有一個叫做伊利沙的人,擁有萬貫家財,富可敵國。但是他的個性卻生來慳吝苛刻,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飯,穿的是破爛衣服,緊緊的守著財富不放。伊利沙的隔壁住了一位老公公,雖然他的家產沒有伊利沙那麼富有,但是幾乎每天都迎賓宴客、大魚大肉的過日子,總是有往來不斷的人潮在他家中出入。佛陀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,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,修學佛法非常精進,並且還以最好的飲食供養出家眾。在他所供養的出家眾當中,就有一位已經不受生死輪迴、解脫自在、得知宿命的阿羅漢聖者。佛陀的侍者阿難一日持缽行乞,看見一位女子在水邊取水,阿難慈悲為了讓這位女眾有種福田的因緣,因此走上前向其乞水。這位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一見阿難相好莊嚴,遂生愛慕之心,回家告訴母親:「剛才在水邊,遇見一位名叫阿難的修行人。母親,我見他長相極為莊嚴,決定今生非阿難不嫁,您一定要幫我。」古印度憍薩羅國的舍衛城中,住著一位婆羅門,他天生聰穎靈敏、心思縝密,且擁有無數財寶,富可敵國,一生中幾乎沒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,城中的居民因而對他百般羨慕。古時候有一位證到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,住在深山中保任。山腳下的村落裡,有一位七歲神童,由於他宿世的善根,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人世的無常與短暫,一心想探究生命來自何處?歸向那裡?羅閱祇國的一富商家,生有二子。弟弟長大後與哥哥共同經營家中事業。哥哥喜歡上一長者家的女兒,但由於她年紀太小,雖然哥哥派人前去提親,但長者並未答應。哥哥在失望之際,全心全意投入事業,多年遠赴他國從商,與故鄉沒有隻字片語的聯絡。佛陀住世時,有一女子名為蓮華,姿色端正,艷若桃李,因此王宮貴族無不趨迎親近,為之流連傾心。但是蓮華宿世善根深厚,對於這種急管繁絃,「今年歡笑復明年,秋月春風等閒度」的日子漸生厭離,因而決定跟隨佛陀出家修行。清晨,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,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進,一路上莊嚴的隊伍,吸引了大批群眾前往頂禮供養。乞食畢,佛陀與五百比丘僧於摩竭國界邊緣的一片樹林下歇息用齋。結齋後,佛陀上座為弟子們說明此次至摩竭國的因緣。從小生長在皇宮的阿育王自出世以來,便茶來伸手、飯來張口,一切大小事情皆有侍臣奴婢為他用心打點,乃至於成年後登上王位建立孔雀王朝,帶領軍旅南征北討,皆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因此各地之大小國王亦伏首稱臣,方圓二十八萬里內盡是阿育王的屬地。佛陀時代,有位婆羅門,年邁得子。對於這位獨生子,婆羅門甚是愛憐,照顧得無微不至,一心希望聰慧的兒子繼承家業,光宗耀祖。可惜好景不常,這孩子在七歲時因病驟逝。老婆羅門傷心欲絕,連續數日都伏在孩子的屍身上痛哭……佛陀時代,有一位名為毘舍離的婦人,不僅智慧出眾且具賢德,又十分敬信佛法,常恭請佛陀及其弟子來家中供養。當時的國王──波斯匿王,非常賞識她的賢明與智慧,因此以兄妹之名相稱。毘舍離生了三十二個兒子,個個相貌端正莊嚴、挺拔勇健,超絕群倫,所娶妻子皆是國中豪門賢俊的女兒,全國人因此對他們非常敬畏。佛陀時代,在舍衛國中有一長者,非常恭敬三寶,平日不僅廣建塔寺,且常供養三寶。一日,長者突然生病,數日後便安詳捨報,往生忉利天享受天福。其妻由於思念長者,每日憂愁苦惱,為排解相思之苦,決定承繼長者生前的心願,繼續修建塔寺。過去有一位優婆塞,持戒嚴謹,精進不懈。有一天,這位優婆塞生了重病,群醫皆束手無策。眼見優婆塞已命若懸絲,他的妻子非常地悲慟,依依不捨地對優婆塞說:「我們夫妻多年,一向感情和睦,現在你被病苦折磨,命在旦夕,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你受苦,卻無法為你分擔,減輕痛苦。過去有一摩天羅國,國王名叫日難,常自思惟︰「這個身體終有一天會毀壞,縱為一國之王,終究難逃無常生死的逼迫,王位又有何值得珍愛?」於是,放棄榮華富貴,獨自一人到杳無人煙的山中修行,每天只吃一缽的食物,就這樣獨自居住在山林約三十年的時間。很久以前,有一位國王名叫羅闍,統領了六十個小國。羅闍王有三位太子,各在國中作小國王。有一大臣名羅侯羅,心生惡念,想殺害羅闍王及二位太子。羅闍王最小的兒子也在邊疆作小國王,性情調順善良,連天神都心存敬畏。一日,慈悲的佛陀為大眾開演妙法,大眾當中有一位舍衛國的大富長者子名辯意,善根深厚,聞佛法音,深得法益;與會大眾聞佛開示無不歡喜踴躍。這天,坐在龍椅上的國王顯得鬱鬱寡歡,一旁的弄臣見主子悶悶不樂,就唱道:「心中有何事,不如說來聽。」國王回答:「其實也沒啥大事,不過覺得每天上朝、退朝,這一成不變的日子令朕覺得有些無趣。」「生活既沒趣,何不去狩獵?」弄臣邊唱邊跳,做出拉弓的姿勢,嘻皮笑臉的模樣,逗得國王哈哈大笑,「好好好……咱們就去打獵!」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,中印度摩揭陀國的首都──王舍城,住著一位深信佛法、精進用功的長者,這位長者每天一定到精舍聽佛陀開示。長者的妻子看他天天都往外跑,心裡面就產生疑惑,到底先生在做什麼?為什麼每天都出去?一出去總是在外滯留好一陣子才回來,難道是……過去久遠劫前,在一切度王佛弘化的時代,有兩位比丘,一位是精進辯比丘,一位是德樂正比丘。那時,一切度王佛正在宣說無上甚深的佛法,法會上聚集的大眾,上至諸天天人,下至大地一切眾生,都前往聆聽法要,會場充滿了祥和與光明。在佛陀時代,有一位婦人,她只生了一個兒子,因此,她對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護,特別關愛。可是,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;婦人的獨生子忽然染上惡疾,雖然婦人盡其所能的邀請各方名醫來給她的兒子看病,但是……有一位富家子迎娶了一位美麗的姑娘為妻,這位新嫁娘不僅是溫柔可人,而且體貼、賢慧,小倆口相敬如賓,過著人人羨慕的日子。一天中午,年輕的富家子坐在餐桌前,望著美麗賢淑的妻子,一時興起,想與愛妻小酌一番。妻子知道丈夫的心意以後,就親自到酒窖去取酒。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代,舍衛國中有一戶富豪人家,他們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。這位富豪的女兒生得相貌莊嚴、端麗,最奇特的是,她一出生時身上就裹著一件雪白的柔細軟毯,所以雙親特為她取名為「叔離」。有一位老比丘,已年老衰弱,神智愚昧、糊塗。他見年輕的比丘們談論種種佛法,聽聞到證得四果羅漢的殊勝,心中生起羨慕與景仰……在佛陀住世的那個時代,舍衛大城中有一位賤民,名叫「尼提」,因為種姓卑賤,只能為人做除糞的工作以養活自己。這一天,佛陀在祇洹精舍中,觀察到除糞人尼提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,於是帶著阿難進城,要來度化尼提。劉宋文帝元嘉十二年(西元435年),梵僧求那跋陀羅法師經由海路到達廣州,曾於制旨寺創建戒壇,並且立碑預言:「以後將有一位肉身菩薩於這個戒壇受具足戒。」到了梁朝天監元年(西元502年),梵僧智藥三藏法師從天竺國帶來一棵菩提樹,栽種於這個戒壇旁邊,並且也預言……玄奘大師幼年時就聰慧好學,而且家學淵源,少年出家後更是勤奮用功,十三歲就能登座於大眾前複講經論。在博覽各家宗論典籍時,發現各宗所說,彼此不一,於是與兄長長捷法師參訪四方宿德耆臘,想要解開心中的疑惑。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,曾經是一位商人,名叫貧窶,他經常在國與國之間做買賣。這一次,貧窶與一群好朋友們又乘船遠至他國去做生意。在海上航行的途中,貧窶不時來到甲板,站在這裡透氣,當貧窶望向海洋時,忽然見到海中的大魚追食著小魚群,只見大魚群快速的張開大嘴不斷的吞食著……過去,在印度,有一位具有怪癖的國王,常喜歡以人肉為食,但是又怕這個癖好洩漏出去而王位難保,所以經常命令他的廚子:「你們趁夜半時,悄悄的出去,抓些人來烹煮給我吃。但是,要注意,不要洩漏行蹤。」清風微拂的夜晚,一隻莊嚴的六牙白象,出現在迦毗羅衛城摩耶夫人的夢境。白象在祥柔的毫光與天籟樂音中,從兜率天緩緩而降,進入摩耶夫人胎中;吉祥莊嚴的夢,正預告著三界導師的降臨。這林園的地是須達所供養,林樹花菓是屬於祇陀所供養,二人同心設立精舍,應名為太子祇樹給孤獨園……悉達多太子經過六年的苦行,漸漸明白苦行並不能令自己解脫。執著身苦,意味著自己還不能忘卻身體;以為身苦才是修行,這也是執著與分別;真正的道是應該超越苦樂兩邊、超越一切的,這念心不能超越一切,又如何解脫?「慈悲的文殊菩薩,弟子迦羅越,懇請您現身加持,為弟子開大智慧。」迦羅越很想能有如文殊菩薩一般的大智慧,所以,只要一到佛寺,就在身戴瓔珞、騎著獅子、拿著智慧寶劍的文殊菩薩像前至誠頂禮,一心祈求文殊菩薩現身,為他加持。小村落裡有一戶人家,每天早晚都傳出清朗的誦經聲。主人廣德是一位在年輕時就受了三皈、五戒的佛弟子,現在雖然已經步入中年,仍然非常精進用功,而且持守戒律,從不違犯。一天,波斯匿王帶領士兵們,浩浩蕩蕩的前進,怒氣騰騰的準備逮捕殺人魔王鴦掘魔羅。就在路經佛陀的祇洹精舍,空中忽然傳來天籟般的音聲,裊裊迴蕩著整個山谷,所有的人、馬剎那間都停止了動作,大家竮息聆聽著這聖潔高雅的音聲,再也無法移動半步。一無所有的貧女難陀,生活總是在衣衫襤褸、飢寒交迫中度過,貧乏困頓的命運,使她必須藉著乞討過生活,生命對她而言,只有卑微與貧賤,以及毫無希望的明天。然而,一個因緣改變了她……護法護教的須達長者,不但布施祇樹給祇園精舍,平日也虔誠供養僧團飲食、醫藥等一切所需。但是掌管倉庫的老奴婢毘低羅,卻慳貪不捨,不信佛法,對經常來化緣的病比丘,感到十分厭惡。一天,一向和風日麗的舍衛國,忽然陰風慘慘,烏雲密佈。幾個時辰後,天空竟下起了血水,全國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。當時,國王心中惶惶不安,趕緊召集群臣、占士詢問原由。與會中有一位占卜師起身說道:『舊書上云,人蟒降生於世時,當地會下起血雨。由此推斷今日新生的嬰兒中,必定有人蟒!』一日,祇洹精舍的比丘們,如同往常要到城裡托缽,由於未到中午時分,進城尚早,於是借坐外道的講堂稍作休息。此時講堂中的外道們正不停的互相爭辯著,「我講的才對,你哪懂得什麼是法?」「你這麼空洞無知!哪聽得懂我這深奧的道理!」彼此舌槍唇戰,互不相讓,被中傷了,便回以更毒的狠話。佛陀時代有一位普達王,每逢六齋日便奉持八關齋戒,並至高台遙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頂禮。但他的臣子們從未聽過八關齋戒,更不知有聖者佛陀的存在,對於國王這樣的舉動,感到非常怪異,私底下議論紛紛。在佛陀時代,某日,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,聽見自己的左右兩位侍衛官正在爭論著,其中一位說:「我是依靠國王才得以活著」;另一位則說:「我沒有依靠什麼,完全是隨著自己業力所牽引而活著」,國王聽了這番對話後便沾沾自喜,驕傲地以為是自己的威德服人,準備賞賜那位依靠國王而活著的人。波斯匿王是個賢明的國王,心地仁慈,愛護百姓,同時也是佛陀忠實的在家弟子。不僅篤信佛教、恭敬三寶、廣修布施供養,還經常親近佛陀,聽經聞法,是當時佛教的大護法。波斯匿王有個可愛的女兒,名叫善光。善光不僅長得十分莊嚴,身上自然散發出柔和的光明,且聰明柔順、智慧過人,因此皇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,而波斯匿王夫婦更是對善光疼愛有加,將她視為掌上明珠。狐狸忍著身上的重傷,奮身跳開,揮舞利刀的人頓時被驚嚇,趁此刻,狐狸使勁地奔馳……久遠劫前,太平盛世的一位聖王,名叫虔闍尼婆梨,統領著八萬四千個城邦的大國,國家康樂富足,百姓皆視他如再生慈父。國王心想自己雖擁有那麼多權勢和財富,心中卻總是無法真正的平靜快樂,如果能聽聞佛法,就算付出傾國的代價也值得。於是宣召天下,尋覓能講經說法的善知識。久遠劫前一位善根深厚的太子,名叫曇摩鉗,他好樂善法,派人四處尋覓懂得佛法的善知識,卻苦無所獲。天帝釋知道他的願心,想試驗他的發心是否堅固,於是化作凡人優塞來到王宮,表示能解佛法。太子得知立刻出迎,頂禮接足奉為上座。在很久以前,印度有一位阿輸迦王,雖然,國王並沒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,但是對佛法不但具有相當的信心,而且發心非常廣大。所以在一天當中,建造了八萬座佛塔。國王不僅僅是建塔,每天還虔誠供養許多位法師,並恭請法師開示說法,如此日復一日,從未停止過。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季,佛陀在舍衛國與出家弟子們依例安居辦道,有一天佛陀舉止安祥的走向法座,此時弟子們無不以恭敬期盼的心,準備聆聽佛陀的慈悲教誨。佛陀低垂著慈眼,對弟子們說:「我今天將要到忉利天,利用結夏安居的因緣,為往生忉利天的母親開示佛法,大眾亦可跟隨至忉利天聞法。」從前有二位菩薩行者,非常仰慕諸佛難行能行的行誼。他們經常一起修行,或是誦經、反省檢討、觀行及禪定。只要聽說有不知道佛、法、僧三寶的國家,就發心去開導,並教化他們行六波羅蜜。久遠劫以前,有一位婆羅門,住在深山峻嶺中用功,精進修道,不犯諸惡,心中慈仁護念一切。有一天,婆羅門在尋找食物時發現一隻剛剛生產完的老虎,瘦骨如柴,既沒有力氣去覓食;也沒有辦法產生乳汁來餵育幼虎,只好吃牠剛生下的一隻幼虎充饑,才能哺育其他幼虎。從前在舍衛國中,有一個大富長者,他的倉庫裡堆滿了無量的珍寶,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兒子可以繼承他的家業,於是他每天向天地諸神祈禱;不久,因為他的至誠,長者的太太終於懷孕,十月足胎,生了一個健康、莊嚴的男嬰。悉達多太子獨自來到距離尼連禪河約十里遠的一棵菩提樹下,在一塊大石頭上,敷放吉祥草、設菩薩座。太子在菩薩座上,與古佛相仿,面向東方跏趺而坐,並發誓言:「如果不成佛道,終不起於此座。」很久以前,如來曾為鹿王,身毛五色,體型俊雅,統領著上千隻鹿群。一次,一位國王出門狩獵,鹿群受到圍捕四處奔逃,死傷慘重。鹿王看見這種情形,心中非常悲痛,於是……佛陀帶領阿難及眾多弟子週遊列國時,一日,朝著一座城市前進。而那城主早已耳聞佛的事蹟,並擔心佛到城裡後,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,那將來自己就無法受人敬重了,想到這裡,城主心理不免擔憂,於是……佛滅度一百年以後,有一位南瞻部洲的大導師,名叫優波鞠多。當時,有一位一百二十歲的比丘尼,在她年輕的時候,曾經見過世尊。優波鞠多尊者想要知道佛的容貌以及威儀,就想到了這位比丘尼可以幫助他解答疑惑。佛滅後的七百年,在罽賓國,有一隻惡龍王,名叫阿利那。這隻惡龍經常興風作浪,釀成災害,危害百姓,惱害賢聖。罽賓國的人民,都非常害怕阿利那……從前在舍衛國有一位長者,他在祇洹林處想找一塊空地,建造房屋,用來廣施供養。但須達長者已在林中遍蓋屋舍,沒有空餘的地方。這位長者便在祇洹大門裏面,用乾淨的清水調製各種蜜糖和麥粉,作成粥漿,供給來來往往過路的行人……從前有位國王,他有一位親信。在一次戰爭中他拚命地救出了國王,使之安然回國。國王大大地歡喜,許諾他可以提出任何要求,滿他的願望……從前在乾陀衛國有一位國王,曾有一位聰明的看相師傅為國王看相,認為他 七日後必死無疑。過後,國王出外遊獵,見一座破舊的佛塔……從前有一位長者的兒子,到大海裡去採取沈香木,經過了好幾年,才採得一車沈香木,歡歡喜喜帶回家裡。從前有一戶以屠殺羊隻為業的人家,家中蓄養的羊將近上百頭,事業可以算是全鎮上數一數二的。夫妻倆到老年時才得一子,將他取名為「淨兒」,他們對此兒自然是寵愛有加,希望孩子快快長大,能夠趕快把家業託付給他。從前有個人,趕了很遠的路,又累又渴,正好看見一個木桶中有清亮淨潔的流水,便俯身大喝特喝。等到他喝夠了,便拱手對木桶說……很久以前,乾陀衛國有一位畫師,名叫「罽那」,在外地靠繪畫工作維生。三個年頭之後,一共賺了三十兩黃金,便歡歡喜喜地回家。旅途中,罽那遇到佛迦羅城五年舉辦一次的大法會……從前有一位在深山苦行的行者,每天靠著野果泉水來充饑裹腹。由於不斷地精進用功,所以身心清淨,煩惱消除,一切諸天鬼神都對他非常讚歎和恭敬,連帶著整個國家,也都因此富饒安樂,風調雨順。久遠劫前,在一處邊地的森林裡,住著五百隻大象,群象之中,有一六牙大白象王。象王志向高遠,雖處象類,心中了知有佛、法、僧三寶,常自皈依三寶,時時弘慈濟眾,並發願要成佛度一切眾生。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對兄弟非常欣樂佛法,於是兩人都出家修行。哥哥精進勤修種種法門、持戒清淨,不多久便證得阿羅漢;而弟弟生性聰明,廣學多聞、精通三藏,所以,被當時的宰相禮請為國師,而且宰相拿出很多的錢財,請這三藏法師代為蓋一座寺院。對於提婆達多而言,名聞利養有著無比強烈的吸引力,因此在提婆達多的心中,對於佛陀未能將僧團交付給他統理這件事情,始終耿耿於懷。他並且頑強地認為:只要佛陀死了,他就有機會成為新佛,不但可以得到和佛陀一樣的豐厚利養,還會受到眾人的恭敬圍繞。於是,提婆達多處心積慮地設計種種謀略來戕害佛陀。佛陀住世的時代,有一位舍衛國長者的兒子跟隨佛陀出家修行。這位比丘,平時只喜歡親近村落與俗家的眷屬們來往,他不喜歡讀經,也無法適應僧團中的生活,使得同在一個僧團的比丘們為他感到非常地惋惜。過去在一座深山裡,住著一隻獼猴,這隻獼猴不但有過人的力量,更有著出眾的智慧,同時心中時時懷著普濟眾生的悲願。富麗堂皇的宮殿裡,舉目所見是各國奇珍,伸手所及是稀世名品。王子在書房裏,斜倚著考究非常的巨型書櫃,愁眉不展。不是這些世間昔是今非浮泛知識;他渴望的,是真理、是正法。久遠以前,在印度的波羅奈國,有一位墓魄太子,天生具有無礙的智慧,能夠知道自己的宿命,以及過去未來一切善惡苦樂等事,舉國上下都很愛戴這位智慧圓滿的太子。久遠劫前,有一位護念眾生、慈悲為眾的薩波達國王,平日廣行布施善法,凡是百姓有所需求,總是能夠體察民情,悉心傾聽,應願供給,從不吝惜。很久很久以前,有位侍親至孝、篤信佛法、奉行十善的修行人,名叫--睒。他有一付菩薩的心腸,悲愍著癡暗愚迷的芸芸眾生。 從前有個人,名叫檀膩觭。家境清寒,經常食不果腹,衣不蔽寒。有一年秋天,他從田裡收成了一些稻穀,可是因家裏窮,養不起牛,無法打穀子。於是,他向鄰村的熟人借了一頭牛。很久很久以前,在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道證果的時候,有一世,名叫尚闍利,也是一位十分精進的修行者。他經常到森林裡靜坐,一坐就是好幾天,不分晝夜地精進用功。特別的是,他有一頭長髮,為了方便用功,他便將頭髮像螺旋狀般地盤繞在頭頂上,村裡的人,都尊稱他是「螺髻仙人」。舍衛城內的大長者家,近來喜氣洋洋,好事連連:長者的商隊入海採寶滿載而歸;國王封賜土地;夫妻喜獲麟兒;而且恰逢比丘僧前來應供。 比丘用齋畢,上座長老舍利弗如法咒願功德主,高聲唱誦道 ──舅父沿著約定好的路線,披星戴月趕路。終於在海邊追上了少年。他貪婪的心充滿紫磨金盤的影子…… 假如我到海中滅火除痛,這些生靈將喪身失命;但假如我按捺不動,又無法承受劇痛之苦…… 我是補鞋匠?還是國王?是國王,皮膚為何粗乾長繭;是鞋匠,為何卻又天天升座理政…… 太不可思議了!世尊,我身為王子,生於王家,卻從來沒嚐過如此美味的食物…… 一名其貌不揚的婆羅門伸出手指在沙地上畫出一道凹線,瞪大眼睛直勾勾地望向佛陀。「你交出五百兩金子,才許通過!」 原本體格強健、經驗豐富的船長,卻忽然暴斃而亡;在此群龍無首的情勢下,長者的兒子被眾人推舉而出,代替船長的職務…… 噉人鬼每說一戒,女子便聽受之,直到說到了第五戒,女子皆是心執口誦;在甕中的男子也隨之聽受五戒。天帝釋得知這二人的心已皈依於佛,便遣五十位善神擁護兩人,於是噉人鬼便離開了。既已出家,就該好好的持戒修慧,為什麼還要貪著非分之財?這不也是顛倒嗎? 均提一聽聞佛法,立即證四果阿羅漢。在場大眾都覺得真是太不可思議了! 波斯匿王的女兒們個個美麗、莊嚴,唯獨賴提公主卻奇醜無比…… 難陀一見,竟是世尊親自來托缽,急忙喚童役準備上味珍饌…… 清淨莊嚴的天人啊!你長得這麼殊勝美妙,為何要如此恭敬這具腐臭的屍體,還用香花來供養呢? 佛陀靜靜地看著鬼子母說:既然妳明白失去孩子的痛苦,為什麼要捉別人的孩子呢? 十力迦葉在過去世中都能如實語,猶若良藥能消除病痛…… 由於當時能夠去除不孝的陋習,更成就孝順的法律,這份功德福報,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資糧…… 迦尸國王聽了深受感動,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,同時頒令,全國皆要孝養、恭敬父母……名叫歡喜首的鸚鵡,千萬度往返於山海之間,用牠微薄的雙翼沾以海水,一次又一次灑向漫天火海……由於此浴佛及造佛塔廟的殊勝功德,即時雷電交加,天降甘霖,災旱解除,五穀豐收……老翁逐漸衰老,並生了一場大病,臨終前,夢見羊群來索命,結果,往生後竟投生到自家的羊群中……我們今生如此窮苦,就是因為過去沒修福報,這輩子恐怕只剩這一天還能自由作主……雪山上住著一隻很特別的鳥,牠的身體上同時長著兩個頭……賢明的國王立刻下令廢除這種陋習,並且宣告全國人民,必須孝養父母。依佛陀教法修行的人,都得到了大利益;依提婆達多教法修行的人,都受到苦報……離越尊者的弟子中,有五百位已證得阿羅漢果位,但他們即使運用神通也遍尋不著自己的師父……佛陀告訴長者:一個人壽命的長短,源於過去的業力所致,這必須自己承擔……二比丘到達尊者住處前的樹下,見一形容枯槁的僧人,正在地窖前燃木取火……「這下發財了!」窮人心裏歡喜得不得了。正在高興之際,突然發現鏡子裡有個人……這頭驢子比瓦師還要優秀!瓦師費了好幾年才做成的瓦器,牠一下子就能全弄破了……甘蔗汁如此的甜美,若是用甘蔗汁來灌溉甘蔗田,將來種出來的甘蔗,一定更加甘甜……假如這河水,我能夠喝完的話,我早就喝了。現在河水這麼多,我怎麼喝也喝不完,所以乾脆就不喝了……國王把御醫找來:你有沒有什麼良藥,可以讓公主吃了,明天就長大……「我不需要下面的兩層樓,你只要蓋第三層樓就可以了。」木匠回答:這是不可能的事情……可憐的長者,原本的腳疾不但未復原,反而因為二位弟子的相互憎恨而更添新傷。我教你們如何把東西平均分成二份,只要把你們所有的財物通通從中間切成二份就成了……你所演奏的音樂,只是使我的耳朵短暫的快樂一下而已;所以我說要給你賞金,也只是讓你的耳朵暫時快樂……滾燙的蜜汁,一時之間卻難以冷卻,阿財急中生智拿來一把扇子,對著鍋子用力地的搧……水底有金子,可是我跳進水裡找了半天,就是找不著……雄鴿責怪雌鴿說:我們採果子採得這麼辛苦,你卻獨自享用,竟然把果子吃得只剩下一半……為了這顆掉落的豆子,獼猴馬上將手中其餘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,趴在地上,轉來轉去,東尋西找……父親看見兒子耳朵上戴著一付金耳環,深怕被搶走,便急忙用手想取下兒子的金耳環……人們見了,忍不住笑他:原本怕自己兩隻腳踩壞了田地,結果反而多添了八隻腳來破壞田地。吃了最後的半個餅,就覺得飽了。那麼先前吃的那六個餅不就浪費了……你自己愚笨,怎麼還說別人笨呢?你如果不笨的話,為什麼不知道躲避,而被人打得頭破血流呢!苦惱的僕人拆下門板,用繩子綁在驢子身上,快快樂樂地牽著驢子看戲去了……正當蛇尾得意時,全然忘了自己沒有長眼睛,根本看不見前面的路,一不留神便摔進路旁的大火坑中……為什麼佛陀的影子覆在鴿子身上,鴿子便安靜不作聲,毫無恐懼;可是一等到我的影子覆在它身上時,鴿子便驚慌害怕不已?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,當下豁然頓悟:即使是小沙彌,也是不容輕視的……「我寧可渴死,也不願意破戒而苟活!」這位堅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喪命了……商人到了債主家中,卻不見債主人影,又花了兩角錢渡河回來。為了討半角錢,卻用去了四角錢……「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?」我說:「不落因果。」因為這句話,便做了五百世的野狐精……好不容易安頓好親朋好友,總算可以開始大宴賓客,便興沖沖地將母牛牽出來,準備開始擠牛奶……這種白鹽巴,加一點點在飯菜裡面,就這麼好吃,如果單獨只吃鹽巴,吃的愈多,味道一定愈美味。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?須達夫婦倆見佛親自來化緣,這種曠劫難逢的機會,即使要挨餓一整天也值得,於是真誠恭敬地將第三碗米飯供養了佛陀。每一位僕人都想討主人的歡心,每當看見主人往地上吐口水,個個爭先恐後地用腳去抹拭……師便說:「他們愛人笑,你卻怕人笑 。」守端一聽,立即大悟。直到天亮,兩人相視,才知道原來是舊友,一晚上的鬥諍及傷害,都是一場誤會。他們追逐的只是一個幻象。一剎那間,渴求的心也就停止了!當下恍然大悟。北方有一位技藝巧妙的木師,用木頭雕塑了一個相貌端正、衣飾逼真的女子……世尊!花和手我都已放下,還有什麼要放下的呢?佛陀說:你有求的這念心也要「放下」……





Powered by Aryacoin中文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